close








航海帝國威尼斯


 


 


      相傳西元568年有一批難民為了逃避倫巴底人來到威尼斯.( 倫巴底人 Lombards, 日耳曼蠻族的一支. 倫巴底義大利文為 Lombardia 來自"Longobardi",也就是英文Long Beard 長鬍子的意思與淡水紅毛城有異曲同工之意 . 現在義大利北部人口最多的即倫巴底區 ,最大城市為米蘭)


    八世紀時威尼斯人為了反抗東羅馬帝國李奧三世要銷毀境內聖像的命令,選出自己第一位公爵( Duke 威尼斯文 Doge).從此開啟了一千多年(1797)威尼斯共和國的歷史.


        西元810, 法蘭克王丕平率軍進犯. 威尼斯人把婦孺遷到里亞托島(Rialto 就是現在威尼斯最漂亮的那一個拱橋啦) 一舉擊退丕平大軍從此之後以里亞托島為核心, 建立起一個獨立的強權.


   


                                 里亞托拱橋


1.在宗教上 -  西元828, 一艘威尼斯船從埃及載回據說是耶穌基督四大使徒聖馬可的遺骸.(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 把基督教傳到埃及, 並於亞力山卓殉道當時的威尼斯公爵了解聖馬可將大大提升威尼斯的地位 ,將僅次於羅馬.(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相傳是聖彼得殉教的地方) 於是把聖馬可遺骸安葬在公爵教堂,後改建為現在的聖馬可大教堂


                         我的朋友們在聖馬可大教堂前


2.在商業上 - 威尼斯商人會作生意, 舉世聞名. 西元992與東羅馬帝國簽定威尼斯商品優惠關稅協議(就像是現在的 ECFA).996年日耳曼皇帝奧圖三世, 要前往羅馬接受教宗加冕. 威尼斯馬上掌握天時與地利與他達成協議,得到義大利內陸的貿易權 .十一世紀時,從黑海 ,地中海到義大利內陸河流,都是威尼斯人的貿易勢力範圍.


3.在軍事上威尼斯擁有強大的海軍,並控制前往聖地的航海線. 十字軍東征時威尼斯參戰, 120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除了帶回龐大的財富. 並大大打擊義大利半島的兩大海上競爭者的勢力比薩與熱那亞. 此時歐洲最富裕的兩個城市當數威尼斯與佛羅倫斯.



圖五義大利地圖   約西元1000


 


4.在藝術上 - 威尼斯水氣濕重,十五世紀末威尼斯畫家就知道油畫要比溼壁畫容易保存得多.而且威尼斯位處海港取得外地顏料相當容易.由於油畫可以層層上色以增加色彩的豐富性及層次感, 十六世紀的威尼斯學派大師提香 (Tiziano Vecelli c1488-1576)的畫色澤至今濃郁,層次變化極為細膩. 另一位大師提多列托( Tintoretto)家裡就是開染料店的.提多列托原名是Jacopo Robusti(1518-1594) 因為是染匠之子, 所以膩稱"小染匠" -Tintoretto .(義大利文Tinto的英文即 Tinted”染色的之意) 威尼斯畫派這種重視色彩主義的精神與重視溼壁畫,雕刻與建築等以線條為根基的羅馬,佛羅倫斯畫派有極大的不同. 主張素描至上者認為色彩只是輔助用的.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兼作者瓦薩里(Girorgio Versari 1511-1574)甚至曾批評威尼斯畫家以色彩來掩飾本身繪畫能力的不足. 但是對威尼斯人而言,要捕捉威尼斯水光瀲豔的光影變化,層次變化無窮的油畫顏料可以說是再恰當不過了. 後來的威尼斯製琴師也受這種精神所影響,他們在琴漆顏料所下的功夫甚至超過刀工與鑲線. 有位製琴大師跟我說,他看過一把保存極完整的Michele Deconet( 1712-80) 的琴,他半開玩笑的形容說那把琴的漆厚度幾乎有一公釐. 相信欣賞過威尼斯學派製琴大師作品的人,都會對它們濃郁而有層次感的威尼斯漆印象深刻吧!



圖六 提香的畫作 酒神與亞里阿得涅 


  用色鮮艷肢體豐腴, 描繪動感的身體重於細緻的肌理.


  這種畫風影響了後來曾留學威尼斯的法蘭德斯學派大師魯賓斯.


                                                     Titian's Bacchus and Ariadne, 1523-24, Museo del Prado, Madrid


 



圖七帕米吉亞尼諾   長脖子的瑪丹納  


  佛羅倫斯畫派則講究素描與構圖, 筆觸細膩 ,以明暗變化來增加層次感


      Parmigianino, Madonna of the Long Neck c1535  Uffizi Museum, Florence


5.在音樂上聖馬可大教堂率先使用多部合唱團 (Split Choirs)增加了聲部與對位的變化 ,並且特別重視器樂. 使管風琴獨奏份量增加 ,而發展出前奏曲 (Prelude,義大利稱 Intonazione. 於禮拜儀式前演出)及後來更炫技的前奏曲 - 觸技曲 (Toccata  取自義大利文Toccare "碰觸"的意思).


   雖然十六世紀威尼斯與羅馬的音樂都受到法蘭德斯的影響.


(來自法蘭德斯的Josquin des Prez擔任西斯丁教堂合唱團指揮; 來自荷蘭的Adrian Willaert則成為聖馬可大教堂合唱團指揮 ). 但是在後來發展上,就如同畫家一樣 , 羅馬的 Palestrina的音樂循規蹈矩, 而威尼斯的Gabrieli 則充滿色彩變化與挑戰性 ,十足的威尼斯精神.


在歌劇音樂上, 蒙台威第 ( 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 把他人生最後的三十年留給威尼斯.在十六世紀末,單是威尼斯就前後有過十六間歌劇院.為了供應教會與歌劇院樂團,威尼斯製琴師可說供不應求.


威尼斯以強大的商業與軍事實力作後盾, 兼具靈活的外交手腕 ,獨立發展了一千年.這與義大利其他地區在西北的法蘭克王國 ,東北的日耳曼諸王國 ,更北方的諾曼人(即北歐維京人) ,西方的西班牙人及南方的阿拉伯人一大票列強的長年入侵,征戰不斷相比 ,實在幸運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典提琴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